首页> 游记

贵港桂平21个美丽传统村落,个个都值得打卡

 编辑:网络  来源:桂平大藤峡旅游度假区  时间:2024-06-16   浏览次数:140

贵港的传统村落
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韵味
身处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不妨放缓脚步
在时光中感受这里的清幽
让内心重归平静
然后,更好地去拥抱生活

       贵港,这片沃土孕育了浓厚的乡土文明,诞生了一批又一批传统村落,散发着亘古不变的乡愁气息。截至目前,贵港有21个自治区级传统村落,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6个。这些传统村落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但最终汇聚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乡愁画卷,生动地呈现了贵港富饶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家级传统村落
 
 

桂平市中沙镇南乡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集古楼、古屋、古井、古树、古风、古韵于一身,是一座千年古村。其连片集中的清代传统建筑群,既有岭南特色建筑,又有西洋风格建筑,其间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灰塑、泥塑艺术以及壁画艺术,巧夺天工,精彩绝伦。


 
 
 

桂平市罗秀镇植棠村的传统民居群,有着二十多座传统建筑,主要由大夫第、克昌祠、明经第等组成,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克昌祠。它的建筑由门楼、照壁、主座、拜亭、后座及厢房组成,前后耗时十八年,具有鲜明的清代特色,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该村曾养育出不少秀才、举人和进士,官有登士郎、修职郎、文林郎、儒林郎、承德郎、奉政大夫等,被当地人誉为“文化村”。


 
 
 

平南县大鹏镇大鹏村石门屯山环水绕、奇峰秀丽、村寨古香古色。屯里以李家祠堂为中心主体的一幢岭南客家围屋建筑群,规模宏大,别具一格,是现存不可多见的保护较为完整的客家大村庄。石门屯始建至今,历经200多年,李姓村民集中居住在村后山下,连排着四幢古老的民居群,分别是李家祠堂、李炳章旧居,李炳蔚旧居和一座普通客家大院。

 


 
 
 

平南县思旺镇双上村上宋屯的范家大院,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大院坐东北向西南,共计108开间,建筑面积高达7600多平方米。内置主屋,左右两翼还设有迎客厅、膳厅、书房、卧室等。村内的古民居为砖瓦结构,屋顶、屋檐、屋脊、顶梁,乃至屏风和门窗,都雕刻精美的图案,绘制细腻的壁画。


 

 
 
 

平南县镇隆镇富藏村中团屯至今约有500年历史。该屯有大小不一的传统建筑共70多座,如都阃府、大夫第、“百二门”遗址、洋楼庄、溪淑公祠、万载公祠等,尽显当年谢氏家族的辉煌。建筑类型主要为砖木混合承重、悬山青砖小青瓦式四合院建筑,主要特色是集中连片、正脊翘脚、侧脊飞扬、镬耳楼式风格、金型山墙,木雕、石雕、砖雕造型精美。


 

 
 
 

港南区木格镇云垌形成特有君子垌客家围屋群,最早的围屋建于乾隆末年,大部分建于咸丰年间。围屋群由十九座客家围屋构成,分布范围约4平方公里,保存较好的有段心围、云龙围、桅杆城、同记城等九座。围屋的建筑构件及其装饰颇具地方特色,屋脊和墙顶上有马头状立体装饰,飞檐翼角,精雕镂刻,独具匠心。“君子垌”人杰地灵,曾培育出多名进士、拨贡、奉政大夫等文人名士。

 
自治区级传统村落
 
 

桂平市蒙圩镇新德村古城屯现存古房屋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为三至五间两鸡头两横廊、一至三进式的中原建筑风格。这一带曾出土过土铜钟、铜鼓等文物。1998年《太平天国》摄影组就在这里实地取景拍摄

 
 
 

平南县大鹏镇大鹏村下泽屯世居居民以瑶族为主,较完整的保存了传统建筑风貌特点和民族风情。张氏围屋由厅堂、厢房、书房、卧室、旁厅等组成,气势不凡。

 
 
 

平南县六陈镇胡村始建于清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胡村有两座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胤晋赵氏祠堂和赵福全祖宅。胤晋赵公祠是经典的中西合璧建筑,正面建有五个拱门的走廊,外墙属欧式风格,房顶横梁用杉木呈“品”字形建造。

 
 
 

平南县国安瑶族乡花洲村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古建筑保存较好,历经岁月侵蚀依然屹立不倒。花洲村洞心屯古建筑为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在起义之前居住过的房屋。

 
 
 

平南县东华镇东平村龙口屯周边环绕着连绵的山坡土丘,北面有东平水库,南有秦川河流。村庄内建筑布局有序,坐北朝南。建筑与山水相融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平南县大安镇镇大社区古建筑群以大王庙(列圣宫、粤东会馆、大安桥等组成,是研究古代广东、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大安古镇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其中大安消防节,举行活动时,各街道居民从消防所和家里搬出消防水柜等器械,举起大旗游镇街,最后集中到演练会场进行消防大比武。

 

 
 
 

平南县寺面镇罗泉村建于明末清初,至今约有400年历史。这里人灵地杰,聚集韦、马、曾、梁、覃、李、林、何等姓氏。该村传统建筑集中,保存有罗泉大屋、马氏宗祠、韦氏宗祠和清古民居等传统建筑。

 
 
 

平南县大新镇新和村罗村屯自然风景优美,果树、竹子成荫。村落有岭南建筑特点的古宅古建筑多座,有古河道、古桥、古人类遗址,展现出天人合一格局。

 
 
 

港北区港城街道龙井村保存完好的有陈氏古民居和戴氏宗祠。陈氏古民居文化内涵丰富,所有建筑房屋都是上厅高于下厅。戴氏祠堂,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

 

 
 
 

港北区中里乡坦阳村六仲屯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沉淀,形成了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村屯。村中大致布局以1200多年的鸡毛松为起点,村落依水而建,形成类似三角形的自然村落,至今保留了成片的传统建筑群。

 
 
 

港南区桥圩镇东井塘村城肚屯有一处杨姓客家围屋——东井围。时至今日,这处客家围屋已逾170年,规模宏大。它集城堡、祠堂、民居、水井、禾堂融为一体,形成巨大的客家人堡垒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群

 
 
 

港南区木梓镇回龙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群落具有一定的桂东南文化特征。传统民居建筑以龙田庄围城为代表,建筑较为明显受到赣粤闽桂一带的“土楼”式传统民居建筑模式的影响,极具客家围屋特色。围屋建筑屋顶为硬山顶,多为人字形山墙。

 
 
 

港南区瓦塘镇柳江村平依屯位于武思江右岸,属亚计山脉。村落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源于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以司马第为中心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中,井井有条。司马第周边建筑都为明清时期保留下的民居房屋,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来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港南区木格镇陈索村居民主要以杨氏和梁氏为主,村中三座具有明清岭南派古民居建筑风格的镬耳楼极具特色,其中以司马第和杨氏祖祠为代表。这些古建筑均接砌青砖至顶,远远望去,整齐排列的锅耳楼群显得尤为壮观

 
 
 

覃塘区东龙镇兰山村上炉房屯是一个传统山区村落,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目前传统建筑保存较完好。

       这些古朴的传统村落,诉说着贵港这片土地上人们悠久的生活足迹。贵港人努力维系和修缮它们,让它们成为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富丽堂皇的宅院,还是恢宏大气的祠堂,抑或是精湛绝伦的木雕,无一不体现着贵港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

 

走进这些美丽的村落

仿佛走进了一个时光倒流的世界

这21个传统村

值得我们去探访

亲身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

 

 

《文化中国行》

一条古街巷、一座古建筑、一项技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与名片。“贵港宣传”微信公众号编辑部根据“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内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围绕文化旅游发展、非遗保护传承、文明交流等内容,多维度立体式报道贵港市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策划推出《文化中国行》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