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石洞天风景区

 编辑:信息采编  来源:桂平大藤峡旅游度假区  时间:2021-09-13   浏览次数:68

桂平白石山

 
  白石山坐落在桂平市城区以南35公里的麻垌圩北面8公里处,海拔650米,为中国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宋代开始在山上修建寺观,明代以后成为旅游胜地。山之东为独秀峰,孤峰插天;西为莲花蕊,又称鹅头峰,险峻奇异,是白石山的主峰。山上奇景异穴,峭拔、险峻、秀丽,凭眺生辉。山麓上有仙宫牌坊、寿圣寺、三清观,还有环山古城堡、摩崖石刻、青玉峡、云梯、漱玉泉、会仙观、炼丹灶、面壁僧、瘦仙岩和飞鼠岩等。白石山的奇异景观,吸引着人们前来游览。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此考察,写下了《白石游记》。

    白石山位于桂平麻垌镇白石村,距市区35公里。同时也是广西最美的丹霞地貌之一,山体石质属红色砂铄岩,就连较矮连片的山头也是丹霞地质,不少石块掉落,颇有石窟的风貌。按地质考古学说属“中生代”,约开始于二亿三千万年前,结束于六千七百万年前。

此外白石山更是道教36洞天的第21洞天,属道佛兼有的胜地。《桂平县志》、《中国道教洞天福地》、《御订道教大字典》等大量有关道书中曾记载:白石山,是道教所尊崇的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第二十一洞天,号称“白石洞天”。白石山又是历代道教徒的修炼活动、弘道阐教之所!

鹅头峰是白石山的主峰,其山麓有寿圣寺、炼丹灶、面壁僧和环山古城堡,山上有青云峡、云梯、漱玉泉、会仙观以及飞鼠岩。

 
 
 
 
 
 

圣寿寺

 

由云梯再上数百米,有个大岩洞,洞开厅内有“神仙脚印”,“白石洞天”指的就是这个地方。明代在此建造了接连5间庙宇,叫会仙观又叫圣寿寺。

圣寿寺是洪秀全“拜上帝会“活动旧址。宋嘉祐三年(1058年)动工兴建,历10年而成。寺门匾额“寿圣寺“三字为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赵顼敕赐。

内供神像数十尊,均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其中一个脸颊精瘦,双目炯炯有神,双肋肋骨历历可数,人称“瘦仙”。可惜经过“文革”动乱,所有神像已荡然无存。

 
 
 
 
 
 
 
 
 
 
 
 

会仙亭

 
 
 
 

会仙观外有会仙亭。会仙亭有着如七夕能在葡萄藤下听到牛郎织女互诉衷肠相似的传说,为桂平白石山景区增加了一笔神秘重彩。相传有缘份的人,可以在会仙亭和神仙相会,于是人们在会仙亭会虔诚祈祷。

 
 
 
 
 
 
 
 
 
 
 
 
 
 
 

面壁僧

 

白石山景区的山是有灵气的,譬如这面壁僧。位于白石山山麓一处悬崖峭壁之下,高约二丈,状如人立,面朝石壁,头戴僧帽,身披袈裟,俗称之为面壁僧。

观面壁僧之巍峨,便能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感受到道佛圣地铺面而来的神秘气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是有灵气的。

 
 
 
 
 
 
 
 
 
 
 
 

“白石洞天”摩崖石刻

白石山,道书称"白石洞天",是中国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 名曰秀乐长真之天。寿圣寺后峭壁上刻“白石洞天”四字,宋体甚大,每字约10平方米,为明代末年当地举人杨大节所书。

 
 
 
 
 
 
 
 
 
 
 
 
 
 
 

环山古城堡

 

登白石山巅,可见云海滚滚,似将天际与人间分成两半,唯余白石山从云海里探出山峰碧林。一道白色的城墙环绕半山,每隔一两百米有城门与外面相通,城门上设定更楼。据考证这道环山古城墙建于清咸丰年间。

 
 
 
 
 
 
 
 
 
 
 
 

苍玉峡

 
 
 
 

苍玉峡又名青玉峡,俗称洞天峡,是攀登白石、进入洞天的必经之路。

游人攀登在险峭的世界上,仰望星空,陡峭的峡壁将天空遮挡得只剩一道弯弯的蓝线,可见苍玉峡之险峭,“一线天”之称便也是由此而来。